律海沉冤:公堂阴影下的文字诡局
应天府衙的铜钲声惊飞檐下寒鸦,尖锐的声响刺破阴沉的天空。张小帅戴着手铐跪在青砖上,粗糙的砖石硌得膝盖生疼,铁镣的寒意顺着脚踝爬上脊梁,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。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来,在他身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影,却驱不散笼罩在心头的阴霾。
堂外聚集的百姓将衙门口围得水泄不通,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涌来。看客们手中传阅的《金陵小报》墨迹未干,头版赫然印着“北镇抚司百户通倭实锤”的红字,刺得人眼睛生疼。配图正是他与波斯商人交谈时的偷画像,画面里两人神色严肃,似乎在密谋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。可只有张小帅自己清楚,那不过是一次正常的情报交易,为的是探查沿海倭寇的动向,如今却成了他“通倭”的铁证。
“张小帅!”一声惊堂木重重拍在案几上,主审官陈大人猛地站起身来,官服上的补子随着动作微微晃动,“你可知罪?”
张小帅抬起头,望向高坐公堂的陈大人,目光坚定:“大人,草民不知何罪之有。草民身为北镇抚司百户,一心为国为民,从未有过通倭之举,这分明是有人栽赃陷害!”
“哼!”陈大人冷哼一声,从案上拿起一叠文书,“人证物证俱在,你还敢狡辩!这是多名商人的供词,皆称你与倭寇勾结,贩卖军械;还有这《金陵小报》,将你的罪行公之于众,百姓们群情激愤。你若真是清白,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证据指向你?”
张小帅盯着那些所谓的“证据”,心中翻涌着无尽的愤怒与不甘。那些供词上的字迹歪歪扭扭,他从未见过那些商人,更别说与他们有过交易。至于《金陵小报》,不过是街头小报,向来以捕风捉影、夸大其词博人眼球,如今却成了定他罪的关键。“大人,这些证据皆是伪造!草民与波斯商人交谈,是为了获取倭寇情报,保卫沿海百姓。还请大人明察!”
陈大人皱起眉头,眼中闪过一丝犹豫。但很快,他的神色又恢复严厉:“空口无凭!你说证据是伪造,可有证据证明?况且,这《金陵小报》流传甚广,若不是确有其事,又怎会如此言之凿凿?”
就在这时,堂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。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分开人群,大步走进公堂。此人正是宁王的亲信幕僚——周文远。他手持折扇,摇摇晃晃地走到陈大人身旁,附耳低语了几句。陈大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,连连点头。
周文远转过身,目光落在张小帅身上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:“张百户,何必苦苦挣扎?识时务者为俊杰,承认罪行,或许还能留你一条活路。”
张小帅心中一沉,他与宁王素无往来,如今对方的人却突然插手此案,其中必有蹊跷。联想到近日宁王在朝堂上愈发嚣张的举动,以及自己在追查冰鉴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蛛丝马迹,他隐隐觉得,这次的“通倭”冤案,恐怕与宁王脱不了干系。“周先生,草民行得正坐得端,绝不会承认莫须有的罪名。幕后黑手如此大费周章地陷害我,究竟是在害怕什么?”